欢迎进入沃格官网!
新闻中心

中电熊猫竞购预示全球显示行业重组整合加快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20.05.15

整合大幕开启全球LCD市场格局重构。“预计今年、明年整个半导体显示行业会存在比较多的并购重组的机会。”TCL科技董事长李东生近日在媒体交流会上表达了这一观点。当下,全球LCD市场的整合大幕正随着三星苏州线以及南京中电熊猫项目的竞购拉开,这也预示着全球显示行业重组整合加快,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国内LCD产线两起竞购

 

  近日,三星显示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前退出LCD市场,产能将被中国厂商瓜分。据业内消息,三星苏州8.5代LCD面板生产线项目今年年底将停产并有意寻找接盘方。据估计,2019年,苏州工厂约占三星LCD产能的27%,占全球大型面板产能的2.8%。而另一起并购则是华东科技酝酿出售南京中电熊猫产线,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惠科等有兴趣接盘。但是目前出售方式众说纷纭,比如单独出售南京8.5代线,还是南京8.5代线和成都8.6代线打包出售,抑或再加上南京6代线,现在都没有定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三星显示加速关闭LCD产线是可预见的,一是LCD业务亏损较大,2019年TV面板价格跌破成本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板价格上升势头被遏制,加剧LCD业务的经营危机,且成本控制一直难以取得成效;二是中国厂商在LCD领域市场份额的上升带来的竞争压力巨大,叠加需求下降以及供应过剩的长期影响,使三星显示等韩国厂商加速往高端产品结构性转型,来获取更多利润。

 

  南京中电熊猫8.5代LCD面板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89亿元,于2015年投产,2016年满产。由于2019年LCD面板行业供需不平衡,部分面板售价最大跌幅达30%。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放缓,预计LCD面板价格短期内难以大幅回升。华东科技2020年1月22日预告,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56亿到57亿元,而上年亏损9.87亿元,同比下降467%~477%,主要由于面板价格下跌并进行资产减值。该公司2019年LCD面板销量预计同比增长约9.3%,LCD面板销售收入预计仅同比增长约0.5%。

 

  并购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两场并购的最终走向,目前还没有定论。

 

  有业内人士透露,三星显示拥有苏州产线60%的股份,而华星光电持有10%的股份,其余则归苏州市政府所有,TCL科技有最大可能拿下三星苏州线。华星光电今年2月份首次位居单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出货量首位,它表示会继续保持满产满销的策略,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提升在行业供应链的竞争力。

 

  关于中电熊猫面板产线,有业内分析称,中电熊猫可以弥补京东方的一些不足,京东方虽然电视面板出货量第一,但是全球最大的电视厂商三星高端电视都采用VA面板,京东方可以借助中电熊猫成都8.6代线VA面板产能进入三星高端电视的供应链。而中电熊猫与TCL科技也有一定的互补性。中电熊猫在南京拥有两条产线,一条是6代线,一条是8.5代线。如果TCL科技成功并购,TCL科技可以在中电熊猫南京6代线生产IPS显示器面板,与京东方在显示器面板市场相互抗衡。

 

  虽然并购结果还未可知,但总的来讲,影响并购的因素会非常的错综复杂,因为国内的面板生产线都是三方投资,有地方政府、企业、投资基金等。一旦进行交易,会涉及至少几方资金的变动,且面板生产线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态度,还有在交易过程中的一些谈判条件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目前其实很难判断哪条产线会以什么方式被哪个面板厂收购。

 

  群智咨询(Sigmaintell)总经理李亚琴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收购方对这个生产线的定位、收购方是否认为拟收购标的能够对自身竞争力形成一个补充、对目前技术客户资源和产品的互补性还有地方政府的态度,其中核心的因素是价格。

 

  并购符合产业规律

 

  目前显示产业正处在关键的窗口期,显示市场动荡加剧,显示技术迭代升级也在加快,因此企业间的并购整合或者转型退出都是必然导致的结果。此前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日本都曾经发生整合和重组,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符合产业规律。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应该保持战略定力,清醒地认识到TFT-LCD今后一段时间竞争的重点应该是效益而非规模。所以进行必要的整合并购时应以扩大比较优势尤其是效益比较优势为首要目标,应该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更有利于发挥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

 

  “我们希望产业的整合和重组是能够朝向产业资源更优化配置、更少的价格非理性竞争、更良性的产业链上下游双赢以及实现全产业链共同盈利的局面发展。”李亚琴表示。

 

  LCD效益竞争将成重点

 

  韩国厂商此次合计退出产能占到全球约24%,对于中国大陆面板厂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加速LCD面板进入“中国时代”的机遇。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将从中韩竞争,加快转向中国大陆地区占据主导的局面,未来中国大陆地区的TV面板产能占比将超过60%。

 

  据李亚琴介绍,以全球的大尺寸LCD面板的出货面积排名来看,韩国厂商在今年调整之后,排名第一是京东方,第二是群创,第三是友达,第四是TCL华星。如果把时间拉到两年之后,也就是韩国厂商彻底退出之后,到2022年,京东方的产能占比仍然略有上升,大概在全球占比23%~24%。如果不考虑中电熊猫项目被并购这一未定因素的话,京东方仍然排在第一。

 

  “我国大陆在LCD显示技术上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优势,但主要表现在产能、出货量和产值上,在产品附加值上还处于劣势。我国显示企业仍需要努力加快技术迭代升级的步伐,把效益竞争作为重点。”胡春明强调。

 

中国OLED产业与韩国仍存一定差距,全行业发挥产业优势以缩小差距

 

我国OLED面板整体实力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韩国媒体BusinessKorea在报道中称,尽管中国企业在LCD TV显示屏方面表现优异,但OLED显示仍需投资五年以上才能赶上韩企。对此,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OLED产业与韩国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中国还需要全行业协同发展,发挥产业优势以缩小差距。

 

  近年来,在OLED领域,中国厂商正奋力追赶韩国“双雄”三星显示和LGD。三星在OLED中小尺寸领域一枝独秀,京东方等国内厂商的发展势头正猛;LGD在OLED大尺寸领域一家独大,京东方、TCL华星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努力发展成本更低的印刷OLED。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三年后中国大陆地区的OLED面板产能有望超过韩国。

 

  与韩国仍有较大差距

 

  “在OLED领域,虽然中国的产能不断提高,发展势头越发强劲,但我们与韩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有效产能、上游材料和设备、下游应用等多方面。”赛迪智库集成电路所耿怡博士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2019年首届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发布的《中国OLED材料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白皮书》显示,虽然我国OLED面板制造业规模不断增长,但OLED配套材料产业仍处于发展起步时期。从市场情况来看,作为OLED产业的上游,配套材料具有利润率高、附加值大等特征,主要集中在欧美、日、韩等国家。而我国目前受限于极高的技术壁垒,产业整体呈现规模小、产能低、产品技术门槛低等特征。

 

  从有效产能来看,目前国内建成OLED产线的良率仍然较低,仅为70%,在建产能释放速度慢,与韩国企业存在不小差距。从上游材料和设备来看,韩国企业深耕OLED上游领域,培养了诸多控股的材料和设备子公司,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体系,在新产品研发、工艺路径摸索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韩国企业利用先发优势,设置了大量的专利壁垒,导致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向其支付高额专利费,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减弱;从下游应用来看,三星的OLED屏幕首先供应给三星手机,LGD的OLED屏幕首先供给LG电视,品牌企业可以为面板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和有效反馈,促进协同发展。

 

  在中小尺寸OLED领域,三星利用其全产业链优势率先实现了OLED产品的产业化;在大尺寸领域,LGD一家独大。对于韩国企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关键原因,耿怡认为有两个:一是三星的技术实力、企业规模、产业链完整度都远优于中国企业;二是韩国政府始终将新型显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环节,对面板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

 

  中国企业正聚力发展成本更低的印刷OLED,希望率先在大尺寸领域赶超韩国。在去年的SID(国际显示周)上,京东方展出了采用喷墨打印技术的55英寸4K OLED显示屏,华星光电也推出了31英寸4K混合量子点印刷显示电视。在今年的CES展览上,华星光电联合广东聚华开发的31英寸喷墨打印可卷绕柔性样机也正式面世。

 

  TCL集团CTO、华星光电首席科学家闫晓林强调:“印刷、柔性、可卷绕等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推动未来显示产品、应用、生态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虽然印刷OLED的前景非常具有吸引力,但目前距离量产仍有一段路要走。”赛迪顾问高级咨询师刘暾分析称,其工艺稳定性不足、材料发光效率低、使用寿命短、工艺时间较长、核心设备缺乏、基础专利集中垄断等都是目前我国在发展印刷OLED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耿怡认为,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由于OLED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中,不应该单独认可或者否认任何一种技术,国内企业应该积极开展技术储备和布局,同时注重蒸镀和印刷两种技术混用的发展趋势,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协同发展弥补短板

 

  中国企业的追赶之路,不仅是要做大做强面板制造企业,还应该在关键材料和设备、品牌应用和推广等方面下功夫,全行业协同发展,发挥产业优势,切实弥补短板,才能逐渐缩小与韩国企业的差距。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表示,我国面板企业一方面要坚持开放合作,与上游材料和装备配套企业一起努力,提高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要贴近市场和客户,充分发挥国内品牌和国内市场的禀赋优势,开拓更多的应用市场和空间。

 

  OLED市场份额之争就是技术之争,而技术的进步有赖于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中国专门从事OLED研究的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曾有韩国媒体报道称,许多韩国半导体、显示器等领域的技术人才正在“出走”中国,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企业对于OLED人才的“求贤若渴”。

 

  “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组装,中国OLED人才面临全方位的短缺。”奥莱电子总裁隋鑫表示,在OLED产业发展初期,先进技术和人才依靠引入是十分必要的,但若要实现长远发展,就不能一直依赖“拿来主义”,需要注重培养中国自己的技术研究人才,加强自身的基础科研工作。

 

  对此,胡春明强调:“事实上,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显示行业的良性发展,重点推进产学研用通力合作。”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国家正尽最大努力支持其配套材料的技术研发和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建设。

 

  产能有望赶超韩国

 

  截至2020年2月,全球已建成AMOLED生产线25条,在建生产线3条,计划2条。中国大陆地区已建成生产线13条,总投资规模接近5000亿元,其中可生产柔性面板的6代线6条,在建和计划各2条。

 

  据专家预测,到2021年,我国OLED产线月产能将超过450kpcs,占全球产能比例26%;到2023年,中国大陆地区的OLED面板总产能占比将近46%。隋鑫认为,我国OLED面板产能有望三年后超过韩国。

 

  我国AMOLED产能持续增长,对OLED材料和设备的需求量亦水涨船高,带动了我国OLED全产业链的不断突破。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OLED中间体和粗单体材料生产市场,大部分产品销往欧美、日韩等地。部分重要的终端材料已经成功打破国际进口垄断的局面,填补了产业空白。

 

  而在OLED的生产设备上,中国在相对传统的光刻设备、封装及检测设备方面,大富科技、深天马、锦富新材、天通股份等厂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蒸镀设备方面,阜阳欣奕华通过自主研发,已实现研究用G1蒸镀机和量产用G6H蒸发源销售突破。

 

  在OLED面板的生产和整合领域,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等企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能力。京东方的OLED柔性屏已经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将成为苹果公司继三星、LGD之后的第三大柔性OLED面板供应商。

 

  隋鑫表示,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行业技术的提升以及下游市场OLED面板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赶超韩国或许不需要太长时间。

 

传京东方收购中电熊猫有新进展。近段时间,京东方、TCL科技、惠科、中航国际(深天马)等欲收购华东科技旗下中电熊猫的事惊动了业界和媒体。此前,有消息称由于竞价过低,此次收购中电熊猫三条面板产线事件暂时被搁浅。

 

如今,事情似乎有了新的进展。

 

据了解,中国电子企业微信通讯录中突然多了11位来自BOE的员工。这说明京东方收购中电熊猫事件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有业内分析师表示,参与并购中电熊猫的BOE员工阵营齐全,既有战略官、董秘、法务、证券事务部代表,也有8.5代线负责人、企业部总监等。

 

从这种情况来看,京东方很有可能将在竞购者中胜出,接手南京中电熊猫6代线、8.5代线和成都中电熊猫8.6代线三个项目。

 

不知是不是受此影响,今天下午*ST东科盘中出现异动,股价大幅拉升5.19%。截至收盘,该股报1.42元/股,成交量66万手,换手率2.25%,振幅4.44%。

 

 

 

不过,目前京东方、华东科技均未发布相关公告。

 

收购中电熊猫后将加快大尺寸OLED技术研发进程

 

据了解,中电熊猫三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分别为南京中电熊猫6代线、南京中电熊猫8.5代线和成都中电熊猫8.6代线。其中南京中电熊猫8.5代线由上市公司华东科技控股(57.65%),但是归属中国电子的股份仅11.39%。成都中电熊猫8.6代IGZO LCD产线归属于华东科技,中国电子仅占5.65%股份。南京中电熊猫6代线的51%的股权与经营管理2014年委托给华东科技,中国电子可能还拥有南京中电熊猫6代线30.37%的股权。

 

有业内分析师表示,中国已经主导全球液晶面板市场,韩国则加速向OLED转型,京东方也在加快研发大尺寸OLED面板技术,但是目前都没有完全攻克大尺寸OLED面板的金属氧化物TFT背板,而南京中电熊猫8.5代线、成都中电熊猫8.6代线采用的是夏普成熟的金属氧化物TFT背板技术,如果京东方收购之后将加快其大尺寸OLED技术突破。

 

之前京东方并没有8.6代线,中电熊猫可成为成都8.6代线的补充,令京东方覆盖液晶电视面板的所有尺寸。中电熊猫南京8.5代线通过与夏普合作掌握的IGZO(金属氧化物)技术,可以为京东方发展大尺寸柔性OLED面板提供帮助。南京6代线则可强化京东方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的实力。

 

去年全球显示面板业尤其是液晶电视面板领域,由于产能过剩诱发的价格战,令行业跌入谷底。今年一季度随着韩国企业减产,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回暖,但随后受到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而止涨。一旦京东方收购中电熊猫落定,京东方大尺寸液晶面板产能将迅速攀升,稳坐全球电视液晶面板市场第一宝座,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掌控液晶面板市场定价权,将对其他大尺寸液晶面板厂商造成冲击,加速液晶面板行业洗牌。

 

事件回顾:昔日“印钞机”如今成累赘

 

公开资料显示,华东科技成立于1993年1月,主营业务为电子制造相关产业,后于1997年5月登陆深交所上市。

 

据手机报在线了解,在连续两年亏损后,华东科技上个月16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由“华东科技”变更为目前大家看到的“*ST东科”。

 

华东科技的“不幸”要归咎于液晶面板业务的折戟,旗下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年底遭计提资产减值56.56亿元,直接导致华东科技的严重亏损。

 

根据华东科技4月15日发布的2019年年度报告,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52.67亿元,同比下滑7.65%;归母净利润亏损56.41亿元,同比下滑471.28%。

 

华东科技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子公司中电熊猫,亏损亦因为中电熊猫。资料显示,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要产品为TFT-LCD面板、彩色滤光片和液晶整机模组。

 

该公司于2013年开始投资建设液晶面板项目,总投资约289亿元,2015年3月31日投产试做,项目主体工程于2016年11月达到项目设计目标。据了解,南京中电熊猫8.5代线,是全球第一条采用金属氧化物(IGZO)技术、以超高分辨率中小屏为主的新建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当时华东科技对这条产线抱有较大的希望,称达产后正常年营收将达到267.1亿元。

 

在投产之初,中电熊猫表现优异,2015年就录得营收1.27亿元,净利润6110万元;2016年时营收7.48亿元,净利润2.08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自2017年开始该项目反倒成了华东科技的累赘。2019年,中电熊猫实现营收44.35亿元,占华东科技总营收的84.20%,净利润亏损约95.0亿元。

 

华东科技表示,因面板行业产品供大于求,产品售价一路走低,公司本着谨慎性原则对相关资产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利润亏损较大。

 

在业绩持续亏损的情况,华东科技考虑出售中电熊猫来减少亏损,而京东方、TCL华星、惠科、深天马等国内面板厂商有意接盘中电熊猫。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面板厂商取得主导权之后,接下来内部将掀起整合并购潮。

 

  网站地图  XML地图